众所周知,威士忌分为单一麦芽威士忌和调和威士忌两大类,调和威士忌的世界一样博大精深,值得每一位威士忌爱好者好好探究,调和大师们秉持着协调性和一致性的两大原则,凭借丰富经验,精心调和最独特稀有的威士忌原酒,这是对麦芽威士忌最高的致敬。
苏格兰调和威士忌可以说是危机成就的产物。1850年代初期苏格兰威士忌产业正处与动荡不安的阶段,约有1823家新兴的蒸馏厂由于生产的酒质不够稳定,无法满足当时维多利亚时代求新求变的品饮者而相继倒闭。以往私酿酒的魅力渐渐退去,苏格兰威士忌想要打开局面,就必须打入英国市场或更遥远的海外市场;然而,当全球市场不停演变之际,当时的苏格兰威士忌产业却依然原地踏步。
开放调和威士忌改变了一切
1851年,一项开放调和威士忌的法律改变了整个局面,一批食品零售商和葡萄酒烈酒收购商如John Walker、The Chivas Brothers 、John Dewar、William Teacher、Messrs. Robertson和Baxter等等,曾私下专研调和之道多年,终于找到机会大展身手,以手中各款不同特质的威士忌调制成质量稳定、一致的酒款,成为调和威士忌的先锋。
这些创造者以及他们的子孙、家族,传承独家的调和工艺并将之发扬光大,除了贩售酒款,更细心观察当时流行的饮酒文化。他们发现伦敦的中产阶级与格拉斯哥的酒徒们有着不一样的品味,因此发明了结合威士忌和苏打水、适合普罗大众的Highball调酒,将调和威士忌正式推向国际舞台。
峰回路转的市场变迁
无论是在美国禁酒令时期或是之后的酒业复苏,苏格兰调和威士忌皆展现出处变不惊的应对能力。美国人偏好清淡简单的威士忌风味,符合美式偏好的新品牌Cutty Sark和J&B调和威士忌便应运而生。冷战时传奇调酒师Charles Julian更为芝华士(Chivas Regal)全系列酒款重新设计配方。
冷战期间的英国经济低迷,调和威士忌成为了出口主力,当时存货不足的情况下,只好生产口感清淡年轻的调和酒款。50、60年代是苏格兰调和威士忌的辉煌时代,直到70年,新世代年轻人认为在市面上过于泛滥的威士忌是过时的酒款,干邑白兰地趁势而起抢下高端烈酒市场,威士忌则沦为普通品项酒款。
西班牙调和威士忌兴起
反观1970年代晚期的西班牙调和威士忌,则创造了另一亮点。当时的西班牙,社会上风行着三大主张,让苏格兰调和威士忌成为了市场的主宰:
1、新兴的中产阶级将品饮苏格兰调和威士忌视为成功的象征;
2、他们摒弃上一代流行的品牌和饮品;
3、本位意识抬头,以个人的喜好品味为前提选择酒款。
因此,传统的Brandy de Jerez(雪利白兰地)逐渐式微,取而代之的是年轻而具有自我主张的J&B红黄印象,以及百龄坛(Ballantine's)等品牌。当时的饮法依然维持传统的不加冰直饮,或是餐后品饮,也有不少年轻人加入可乐饮用。
令人吃惊的是南欧年轻人对调和威士忌的热情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,对品牌更抱持着高度的忠诚度。直到千禧年,西班牙对调和威士忌产生倦怠,新世代消费者改饮朗姆酒,接着金融风暴袭击欧洲,苏格兰也难以幸免。拉丁美洲市场在此时兴起,并且发展出特有的威士忌品饮文化,如巴西流行的调和威士忌加椰子水的品饮风潮。
在俄罗斯,俄罗斯的平民百姓多选择调和威士忌商品,尤其百加得(Bacardi)的威廉•劳森(William Lawson)和帝亚吉欧的白马威士忌,更为苏格兰威士忌在俄罗斯威士忌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,两个品牌至今仍屹立不摇。
另一不可忽视的潜力市场是非洲,除了酒业体制日渐成熟的南非,两大全球经济成长最快速的国家安哥拉和加纳,以及石油产地尼日利亚,都将苏格兰威士忌视为最时髦的酒款。